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多曬太陽的利與弊

作者:Melinda Beck

陽光讓我心情愉快。實際上,就像體育鍛煉一樣,紫外線可以刺激人體產生內啡 ,這是大腦中一種能產生愉快感覺的化學物質。由於常曬太陽,我的維生素D水平很高,因此我認為自己患很多疾病的風險都得以降低。

但這些天來,坐在陽光下也讓我感到慚愧。身為健康專欄作家,皮膚卻晒成古銅色?真丟臉。

美國皮膚癌基金會(Skin Cancer Foundation)和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都堅持認為沒有「安全美黑」這回事,而且它們一直在提高警示水平。有些人將急於晒黑的行為(即「日晒痴迷症」)和吸毒、酗酒等成癮行為劃上等號。




多數皮膚病專家都建議不要在沒塗防晒霜的情況下出門,他們說,僅僅防護導致皮膚灼傷的中波紫外線(UVB)還不夠。波長較長、強度較低的長波紫外線(UVA)會加速衰老──它甚至能穿透雲層和玻璃窗。我們還需要特製的防護服。

所有這些保護措施真的有必要嗎?甚至是對於我這種容易晒黑的皮膚類型而言?在本月召開的一次由Coppertone日光研究中心(Coppertone Solar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防晒護理研討會上,我向皮膚病專家和其他專家提出了一些問題。應該承認,我希望有人能說我曬日光浴的習慣沒有錯,但我卻不斷受到打擊。

《華爾街日報》:自從生命之初,陽光就一直照耀著我們。它是從什麼時候起變成敵人的?

答:這些專家稱,皮膚癌患病率上升主要是由於和以前相比,我們現在更多地將身體暴露在陽光之下。也就是在過去50年間,人們才開始將古銅色肌膚看做健康和有錢的象徵。之前的數百年中,上層階級都保有白皙的膚色,只有勞工、牛仔和農民會晒成一身古銅色,而且那時他們不會在大中午穿著比基尼躺在戶外。
我們的壽命也比以前長,而紫外線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因此五十多歲、六十多歲和七十多歲的人開始由於多年暴露在陽光下而患上皮膚癌。

專家們說,導致這些問題的並不只是陽光。人工美黑儀發出的長波紫外線要強烈得多。「每個月我都會見到患上皮膚癌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 School of Medicine)的皮膚病學教授萊費爾(David Leffell)說。「他們無一例外都用過人工美黑儀,現在都追悔莫及。」

《華爾街日報》:晒黑的皮膚不能提供一些防護嗎?

答:你會認為我在引火燒身尋開心。與會專家堅持認為,晒黑的皮膚確實是一個危險信號,它說明紫外線正在傷害皮膚的DNA。這時身體將向皮膚表層釋放出黑色素(身體自然產生的色素)以阻擋紫外線進入到深處。新澤西州巴斯金山脊地區(Basking Ridge)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皮膚科主任史蒂文?王(Steven Q. Wang)說,晒黑的皮膚的確能提供一些防護──防護效果相當於SPF 2或SPF 3,「但你必須以犧牲DNA為代價。」

他和其他人還指出,曬太陽會通過破壞深層膠原纖維和產生皮膚松垂與皺紋加速衰老過程。「這種警告看來比患皮膚癌的警告還有力」,王博士指出。畢竟,衰老的風險是100%的。

《華爾街日報》:曬太陽的好處有哪些──比如維生素D和內啡 ?

答:霍利克(Michael Holick)在他的新書《健康的秘訣:維生素D》(The Vitamin D Solution)中力證,「適度曬太陽」能夠預防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由此而減少的死亡人數與因曬太陽患皮膚癌而死亡的人數相比要高得多。(確切的適度日晒量因皮膚類型、緯度和時節而異;他認為在美國多數地區的夏天,白種人在不塗防晒霜的情況下每周應曬太陽三次,每次曬10到30分鐘)他還將普遍的維生素D缺乏症歸咎於他所謂的日漸興起的「陽光恐懼」文化。由於他所持的此類觀點,2004年,他選擇從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oston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皮膚病學繫辭職,儘管他仍是醫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

皮膚病專家稱,關於維生素D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例如人們究竟需要多少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D是否真能預防癌症和其他疾病。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做出權衡取捨。除此以外,他們說,維生素D已經可以通過補充劑來攝入,而無須冒患皮膚癌的風險。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一種藥劑可以產生陽光帶來的改善心情的效果。

《華爾街日報》:不同膚色的人或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患皮膚癌的風險是否有差異?

答:「絕對有差異」,萊費爾博士說。他指出,終有一天,個性化醫學將能準確預測誰可以安全地沐浴在陽光下。而目前,專家們只能基於寬泛的人群類別提出建議。

膚色白皙、有雀斑、紅髮或金髮、總會晒傷而不是晒黑的人患皮膚癌的風險最高。他們是所謂的菲氏量表(Fitzpatrick scale)中的第1型和第2型,該表是由哈佛大學的皮膚病專家托馬斯?菲茨帕特里克(Thomas Fitzpatrick)於1975年編製的。根據皮膚癌基金會的建議,他們只要在陽光下,就應塗上至少為SPF 30的防晒霜,並尋找遮蔭處。第5型和第6型的人──即天生為棕色或黑色皮膚的人──患皮膚癌的風險要低得多,儘管他們可能患上黑色素瘤。像我這樣屬於第3型或第4型的人,以及第5型和第6型的人,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外出時應塗上SPF 15的防晒霜並尋找遮蔭處。

對於皮膚癌而言,皮膚類型是比緯度地區大得多的風險因素,這解釋了為何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和北歐等地的金髮人種皮膚癌患病率最高,甚至比赤道附近地區的人還高,即使赤道附近地區的陽光更強烈。皮膚病專家稱,金髮人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或在高海拔、雪面會反射陽光的滑雪場中度假時需要格外小心。

來源 華爾街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